PVG  ART

MENU | EN

何桂彦

  从社会学叙事的角度理解,中国当代艺术是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浪潮一道发展过来的。不过,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当代艺术曾先后遭遇到了80年代的“文化的焦虑”、90年代的“身份的焦虑”、2000年以来的“语言的焦虑”。就语言建设而言,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艺术语言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表述方式那么简单,它表征的是一种更为内在的美学趣味与文化经验,凸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语言逻辑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今天,愈来愈多的国际展览交流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中国的当代艺术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修辞方式、表述话语,不管所谓的时代精神多么崇高,文化现代性诉求的内涵有多丰富,如果缺乏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语言作为载体,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下,其文化身份仍然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实际上,从80年代初“形式美”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僵化的语言体系的反拨,到“新潮”时期年轻的艺术家向西方现代绘画或后现代艺术学习,再到9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参照中向本土传统的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身语言学的转变。这个过程的结束,反映在绘画领域,也就意味着曾以单纯现代主义的形式、风格来表明自身前卫性的方式的终结。新世纪以来,当代艺术中语言的“重新编码”以及艺术家如何形成个人的话语表述成为了本次展览主要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按照既定的艺术史发展观念,我们可以将西方几千年来的艺术大致归纳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艺术就是一种“编码”的艺术。它不再像古典艺术,而艺术家也不是对表象世界的简单再现,相反,对作品的风格、形式进行编码的目的在于艺术家能赋予作品意义。对于现代艺术作品,仅仅通过观看,观众是无法获得作品内在意义的,他们必须通过一些“线索”,才能真正进入作品。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重新编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当代艺术自身语言体系以及在建构这个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语言与修辞系统。2、立足于文化现代性的诉求,真正从本土文化的视觉体系与文化资源中去寻找转换的契机;3、语言建构的目的,最终仍在于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主体性。


过,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小逻辑”来源于黑格尔。在欧洲现代哲学史上,黑格尔不仅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而且极大的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在他看来,绝对精神是一独立的主体,思想和存在均统辖其中。而“小逻辑”所体现的正是人的知性的发展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从判断到辩证,进而日臻形成绝对精神的内核。借助“小逻辑”的观念,我们力图强调的是,今天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正在于它比以往更注重个人化的表述、语言背后的内在逻辑,及其观念生成时所依托的批评或理论话语。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四十多位艺术家参加,作品的形态包括架上绘画、装置、雕塑,同时在侨福芳草地画廊与798芳草地画廊展出。虽然作品在主题上各有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创作方法论,对既有的视觉图像、视觉文化资源进行开拓性的使用,均强调作品在新的视觉机制与观看效果中产生意义。一言蔽之,对于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再编码”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莫宁说体现的是一种反思性的态度和开放性的文化立场,而他们一个共同的学术理想,是真正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在修辞与叙事上的重建。

 

 

2014年8月28日于望京东园


何桂彦

  从社会学叙事的角度理解,中国当代艺术是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浪潮一道发展过来的。不过,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当代艺术曾先后遭遇到了80年代的“文化的焦虑”、90年代的“身份的焦虑”、2000年以来的“语言的焦虑”。就语言建设而言,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艺术语言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表述方式那么简单,它表征的是一种更为内在的美学趣味与文化经验,凸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语言逻辑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今天,愈来愈多的国际展览交流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中国的当代艺术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修辞方式、表述话语,不管所谓的时代精神多么崇高,文化现代性诉求的内涵有多丰富,如果缺乏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语言作为载体,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下,其文化身份仍然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实际上,从80年代初“形式美”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僵化的语言体系的反拨,到“新潮”时期年轻的艺术家向西方现代绘画或后现代艺术学习,再到9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参照中向本土传统的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身语言学的转变。这个过程的结束,反映在绘画领域,也就意味着曾以单纯现代主义的形式、风格来表明自身前卫性的方式的终结。新世纪以来,当代艺术中语言的“重新编码”以及艺术家如何形成个人的话语表述成为了本次展览主要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按照既定的艺术史发展观念,我们可以将西方几千年来的艺术大致归纳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艺术就是一种“编码”的艺术。它不再像古典艺术,而艺术家也不是对表象世界的简单再现,相反,对作品的风格、形式进行编码的目的在于艺术家能赋予作品意义。对于现代艺术作品,仅仅通过观看,观众是无法获得作品内在意义的,他们必须通过一些“线索”,才能真正进入作品。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重新编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当代艺术自身语言体系以及在建构这个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语言与修辞系统。2、立足于文化现代性的诉求,真正从本土文化的视觉体系与文化资源中去寻找转换的契机;3、语言建构的目的,最终仍在于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主体性。


过,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小逻辑”来源于黑格尔。在欧洲现代哲学史上,黑格尔不仅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而且极大的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在他看来,绝对精神是一独立的主体,思想和存在均统辖其中。而“小逻辑”所体现的正是人的知性的发展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从判断到辩证,进而日臻形成绝对精神的内核。借助“小逻辑”的观念,我们力图强调的是,今天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正在于它比以往更注重个人化的表述、语言背后的内在逻辑,及其观念生成时所依托的批评或理论话语。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四十多位艺术家参加,作品的形态包括架上绘画、装置、雕塑,同时在侨福芳草地画廊与798芳草地画廊展出。虽然作品在主题上各有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创作方法论,对既有的视觉图像、视觉文化资源进行开拓性的使用,均强调作品在新的视觉机制与观看效果中产生意义。一言蔽之,对于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再编码”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莫宁说体现的是一种反思性的态度和开放性的文化立场,而他们一个共同的学术理想,是真正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在修辞与叙事上的重建。

 

 

2014年8月28日于望京东园